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前一段时间伪专家被曝光的事件。名字叫做“刘洪斌”。她号称神医,在许多电视台宣扬自己代言的药品具有神奇的疗效,我特意看了部分视频,在视频中她一会儿是中医保健专家、高级营养师,一会儿是真传苗医治疗糖尿病,一会儿是一生只治疗咳喘的北大教授,一会儿是失眠治疗专家,一会儿又是知名草原老蒙医,专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谓是神通广大,变化多端,一人“精通”各种专业。说实话,且不要说老年人,有时候就算是我们年轻一代看到那种正规电视台上播放的制作精良的内容,都很去难明辨是非的。
还好“神医刘洪斌”已经被曝光,再想抛头露面的害人已经不可能了,不然真不知道又要有多少人用救命钱换来了“丧命”。我们暂且抛开电视台和无良医药商家的恩恩怨怨不谈,仅仅分享一下广告影响我们心理的几种方法。
现在几乎有半年没有打开过电视机了,看什么都是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网络电视。有和我比较类似经历的伙伴应该都知道,网络视频如果不是Vip,多半会在电视剧的开头、中间、结尾处遇到广告。而且听说这些时段的广告费用还不低。至于电视节目,因为好久没看了,不敢妄言,我就之前看电视的情况说一下,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望指出来。
电视上的广告,基本上都是奉行“黄金时间”,由于国家出台了规定,不允许电视剧中间播放广告,现在的黄金时段,一般是热播电视剧或者当红娱乐节目的前几分钟,大家换台也不是,不换台也不是,总之矛盾着、纠结着,然后竟然看完了几分钟的广告。还有一些是大气的赞助商,直接让明星做广告,让主持人念出广告等等,这些都是大手笔,还真不是随随便便都能付得起的。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广告的实际效益如何呢?反正我是很反感。试想在你观看《人民的名义》中祁厅长举着枪对着侯亮平的时候,突然陈道明走了出来开始卖牛奶,你说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我想绝对不会暂停电视剧,拿起手机或打开电脑顶上几盒牛奶的。多半是除了有认识了一下陈道明,什么品牌什么商品,那几乎毫不在意,唯一期望的是这该死的广告为什么还不结束!
在广告领域中,有科学家进行过研究,发现一个人看到好东西后形成的购买冲动,只会持续76妙,如果在这76秒内不完成有效的购买,冲动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即便投资了巨额在电视广告上,它带来的及时效益也几乎得不到实现。这个结果打击了很多广告商,但是同样也有人发现了商机。比如台湾就有一家公司传造出了“随看随买”技术。就是在一个娱乐节目中,让明星和大牌们身着时尚衣服,然后在他们出场同时屏幕右下角打上一个快捷的购买连接,用来购买和明星、大牌们同款的服装。这就充分利用了以上提到的76秒。
在我们观看节目的同时,广告的思想就已经在传播了,这种手法实在是高!你不需要离开节目,只需点开链接,随手就能获得及时的购买体验,货真价实的“寓买于乐”,无形中让你自觉的花钱。
如果你觉得这就很棒了,那么还真是没有见过更加厉害的。从上世纪50年代一种利用“阈下意识”来做广告的技术在美国就已经流行了。阈下意识是心理表示那些你将要感受到又感受不到学的信号边界。以光来举例,阈下意识就是那些刚刚开不见的,但是意识却能够感知的光线。比如我们眼镜在接触了光信号之后,视网膜神经就会收到刺激,从而感受到了光的亮度,然后信号经过大脑处理,意识到了光亮和色彩。电影也正是利用这个原理,短时间内让不连续的片段播放,形成连续的画面。当时的电影院就利用了这些不连续的间断,在我们看到又看不到的临界点处,每隔五秒钟就播放一个长度为3秒的喝可乐和吃爆米花的广告词。虽然人们眼镜看不到,但是意识却能够感知到,在潜意识下,我们被无声无息的影响了。这一下子,让影院的爆米花销量增加了58%,可乐销量增加了18%。
60年代美国国会想要立法禁止这样的促销方式,可是由于技术的局限性,没有证据,直到1999年,技术证据确凿,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才专门出台了一条法律,禁止“闪烁式”的广告。
但是仅在第二年,也就是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戈尔对布什。布什团队就利用了“阈下意识”来干扰选民的选票。当时戈尔在电视演讲中提出了一个医疗改革法案,当然布什就必须在电视上提出针锋相对的辩论,他的团队通过技术在布什一提出戈尔医改理论时,就在电视屏幕上利用“阈下意识”,制作了一个词语“胡说八道”。后来戈尔的团队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美国国会立即叫停了这项技术的使用。不过这种“隐形引导”和“隐性广告”,在之后的大量实验中被证明,会影响人们的意识系统,促成一种情绪。这或许也为布什当选总统,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广告之中隐藏的秘密车载斗量,我们平常认知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理解了这些,我们不妨再回头看看相对“粗制滥造”的神医广告。瞬间觉得,好low啊!甚至觉得如果这样都能骗到人,实在是不可思议。可是在认知达不到的时候,比如在我们知道“阈下意识”概念之前,还真就不知道影院的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用一句非常俗气的话来讲就是:被卖了都不知道,还在为他人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