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 > 综合体育 > 网球 > 正文

"单飞"——与其争论不如沉下心思考

2021-11-23 14:46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开玩笑给它起一个名字叫“体制内外”,这也算是中国网球的一个特有名词。在中国谈论优秀网球选手的成长,体制内外都是不可或缺的。网球的特点就是让很多球员在体制外获得成功。

去年年底在珠海进行的澳网外卡赛中,16岁的王欣瑜一路过关,拿到了2018年澳网女单正赛外卡,这是中国跻身大满贯舞台的首个00后球员。

王欣瑜的异军突起也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网球选手培养机制的讨论。关于这一点,我的观点是一贯的,那就是没有一条标准化的答案。大家都知道网球是一项个人化属性十足的项目,网球选手的培养也要因人而异,网球发达国家如此,刚起步的中国网球更是如此。当然,中国网球在职业化道路上探索了十几年,规律还是能总结出一些来的。我大概讲讲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举国体制。其实只要是探讨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这一条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是要谈的。

通俗点说,你也可以把举国体制称之为“体制内”。在中国,“体制内”是一个泛泛的界定,绝非只存在体育层面。过去几十年,举国体制可以说是中国体育逐渐强大起来的法宝。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中国人、中国体育的优势。跟大多数项目一样,中国网球前几十年也是在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大家耳熟能详的李娜、郑洁、彭帅、张帅,包括现在的王蔷、段莹莹等人,都是从举国体制的大环境下走出来的,后期才通过不同方式的“单飞”,并逐渐成就了各自的事业。这些年来,我跟这些球员也都有聊过,她们其实不是很认同“单飞”这个词的,这个词是媒体大概在2005年、2006年的时候给总结出来的。

以前的中国,男人结了婚,都要和父母分家单过的,我们称之为“分家”。“单飞”听上去跟“分家”有些类似,感觉上像是脱离了举国体制,实际上并没有。换个说法,我们可以把单飞称之为“举国体制下有中国特色的网球选手培养之路”,体制内的根本没有变,体制外的作用日渐显现,二者最终形成合力,这才是中国当下大多数球员要走的一条职业之路。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