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段子:
一般情况下:跑步跑得最快和第二快的会互看不顺眼, 但跑得最慢和倒数第二慢的都是好朋友。
莫名戳中笑点,我想跑步的人都会莞尔一笑的。
跑者们聚在一起,除了比一下谁跑得快,还会比一下谁的跑量大。我这月跑量100多公里,他200公里了,那边一个大神月跑量300K+,跑得越多似乎越有成就感。
跑的少的人,只能自嘲“跑渣”,发个朋友圈都瑟瑟发抖。
但,跑步真的是跑得越多越好吗?
大家都知道慢跑可以锻炼心血管系统,增强心肺功能,适当的运动量可以帮助我们维持体重,促进健康。但是,任何事情都还是有一个量的,所谓物极必反,过量的慢跑和长跑不但不能促进健康,反而有可能“弊大于利”。
先来看个数据:心脏在正常日常生活时每分钟约泵出5升的血液,剧烈运动时达到每分钟约25-35升,是日常的5-7倍。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一般人正常心率大多为60-80次/分钟,运动的时候基本上会在140-180次/分钟,心率的增加相当于汽车发动的转速增加,就是为了输出更大的功率。
这对心脏来说是一个功率负载,用进废退,适量的运动可以锻炼心脏和相关的心血管系统。但是当这种高强度的运动持续1-2个小时后,心脏会开始疲劳并产生细微的伤害。
持续进行的血液流量会拉扯心脏肌肉,造成心肌细胞非常细微的损伤。因此,在大运动量后,比如马拉松比赛后就去验血,会发现血液指标中代表心肌细胞受损的指标会显著上升,而这个指标是医生用来判断心肌梗塞的参考依据。
这个不是耸人听闻,老王自己亲身遇到过一次。几年前有一次体检前,我刚好一天跑步,一天学游泳,运动量比较大。体检后突然有一天,医院体检中心给我打了个电话,通知我有个指标高,需要我去心内科重新做一次检查。具体指标名称我忘记了,我后来自己查一下相关资料,发现这个指标在高强度运动后也会升高。所以我自己判断应该是近期的运动量大所引起的。后来在充分休息后,这个指标就再也没有升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