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国内 > 正文

团省委把夜校办到农村,村民学写名字、学用微信、熟悉种植技能……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

2021-11-08 15:58     

夜幕渐渐降临,寒意四起。

11月22日,刚吃过晚饭,家住三都自治县都江镇坝辉村的王颖就搬起板凳,早早坐在村里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门口的坝子上,等待着一堂特别的课——省大学生志愿者艺术团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文艺演出。

贵州大学生志愿者艺术团演员在三都自治县都江镇坝辉村以相声快板等形式向村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少村民说这是第一次现场看相声快板,感觉很好

要是在过去,王颖每晚只能在家里看看电视打发时间,而对于已经60岁,不识字、不怎么懂汉语的她而言,看电视更多只能是看画面。

在我省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很多群众和王颖一样不懂汉语、不识字,想脱贫有心无力。

“脱盲”是脱贫的关键,“扶智”是扶贫的前提。今年8月,团省委按照省委关于“共青团要把夜校办到农村去”的要求,在全省建成50所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分布在43个县(市、区)的50个乡镇,涵盖14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

夜校通过建立“团县委书记+大学生志愿者+双语老师+农村技师+村镇干部”的师资队伍,开展文化知识教学、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每周至少授课两次。

坝辉村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作为全省首批夜校,现已累计授课24次,受到村民们普遍欢迎。

通过参加5次课程,王颖已经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和基本算术。年纪稍小的村民,还学会了微信基本操作和一些种植技能等。

访夜校

村民说:能学到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丹寨县也都村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开办2个多月来,村民们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会认蔬菜、会基本算数。(图为志愿者老师正在为村民上课)

“易地扶贫搬迁要搬哪些人?就是要搬我们建档立卡贫困户,而且还要满足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劣等条件……”

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脱贫攻坚夜校里,该村走出的大学生志愿者李承良正用汉语和苗语向村民讲易地搬迁扶贫政策。

也都村是丹寨县最偏远的村寨之一,从丹寨县出发要走三个小时的盘山公路。路虽蜿蜒曲折,却是柏油路。一路上,往来的汽车、摩托车不少。

“通村路打开了脱贫路,要在脱贫路上不掉队,关键还要打通村民交流、知识、技能这条路。”李承良谈起了他当志愿者的初衷。这位20多岁的小伙子,年长的老人都亲切地叫他李哥,李承良说称呼的转变折射了村民尊师重教的传统。

村民龙国云参加了所有的课程。“8月、9月教我们写自己的名字和数数,10月教我们认识农作物。”每一堂课,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第一阶段的课程就是教村民写自己的名字和认蔬菜。(图为村民完成的家庭作业)

标签

“原来,我们很多妇女只会说自己的苗名,不知道汉名,现在不仅知道了还会写。”龙国云说。

“会写名字最大的好处是什么?”记者问。

“至少去银行取钱会签自己的名字啊!”龙国云笑起来。

“原来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怎么取钱呢?”记者接着问。

“只有叫上会写字的人陪着去,好麻烦的。”龙国云瘪瘪嘴。

“能学到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一些村民高兴之余也说起了不愉快的回忆。

不会算数,赶场时经常被骗钱;不会认蔬菜,经常买错种子,辛苦了一季,种瓜不得瓜……

35岁的村民余贵花曾多次买错种子。朴实的她,吃了亏上了当,只能默默承受、独自伤心。

“我们根据农民的需求定位安排课程,下一步,还要把维权纳入教学。”团丹寨县委书记付大山很是自豪,他翻出村民们的家庭作业向记者展示,“这些名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但至少会写了。”

为了检验教学成果,记者也现场考起村民。

“这是什么?”记者从手机上搜索出黄瓜、丝瓜、佛手瓜的图片。

村民们围拢过来,除了一位村民,其他的都异口同声答对了。答错的村民捂着脸有些后悔地说:“那天教认黄瓜的课,我没有来。”

“在贫困村开办夜校,不仅解决扫盲问题,它更是党的政策讲习所,技能培训主阵地。”丹寨县委副书记杨波认为,夜校的开办进一步发动了群众,切实解决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现实需求。

话感恩

村民唱:共产党政策好,脱贫夜校办到心坎上!

三都自治县普安镇阳基村,村民们正在夜校流动教学点上课。(图为阳基村团支部书记吴勇为村民讲乡村振兴战略)

三都自治县阳基村是苗族贫困村,总奖组坐落在半山腰上,厦蓉高速从村旁过。

村支书龙明海家的露台成为了该村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的移动教学点。记者到达时,阳基村团支部书记吴勇正用苗汉双语给留守妇女老人讲乡村振兴战略。

标签

40岁的白玲真是贫困户,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她说:“没有政府帮我,他们哪点能读大学。”而她也有一丝忧伤,“我就担心他们读不出好成绩,对不起国家。”

好政策普惠村民,好日子更有盼头。

三都自治县阳基村村民正在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流动教学点上课

和白玲真一样,或许是因为这种盼头,村里的妇女都热衷来夜校上课。双语老师龙飞介绍,一周两次课,村民们很积极,写名字、认路标、用微信基本都学会了。

“共产党政策好,脱贫夜校办到心坎上!”课程结束,学员们吹起芦笙唱起歌。

村民们不善表达,感恩之情都融在歌声里。

而在石阡县国荣乡,村民们想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致富。该乡离县城只有15公里,周末乡村旅游比较火爆。

村民尤金书每次都背着孩子来上课,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学到了导游、法律等知识。

对于夜校,她赞不绝口。“党和政府确实想得细,我们差的就是知识和技术。”尤金书说,导游只是一个门路,她还在想其他门路,“以后要靠知识和技术赚钱!”

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张晨阳主要负责国荣乡脱贫攻坚夜校国家政策、法律知识普及教学。

“针对现实,我们按照缺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则,采取鼓励式教学法,通过爱心企业筹集物资,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村民物质奖励。”张晨阳告诉记者,这几天一些学员将得到爱心企业赠送的棉被。

说奋进

夜校为青年提供了在脱贫攻坚一线锻造成长的舞台

石阡县国荣乡的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里,老师正在给村民讲刺绣工艺,当天的课程结束后,村民将得到爱心企业捐助的棉被,当地志愿者老师说这是一种鼓励式教学

标签

一辆小面包车,几件简单的道具,省大学生志愿者艺术团在11月30日前走完了所有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

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相声、小品,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看似在给群众送知识文化,其实更多的是向群众学习。”经历了寒风中演出、山路上呕吐,贵州民族大学学生叶秀仙有了新的感悟。“深入才能了解群众所盼,才会对群众有感情。这样一种感情,我觉得会影响终生。”

叶秀仙在行走夜校中受教育,团省委也通过夜校找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抓手。

“群众所急、党政所需、力量能及。”团省委书记涂妍多次说到开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的初衷。“开办夜校是一个务实举措,激发了基层团组织的创造力和活力。”

夜校得到群众称赞,也让涂妍看到了共青团改革的方向。她说,夜校为青年提供了在脱贫攻坚一线锻造成长的舞台,既是服务青年,也是引领青年为社会服务,是务实举措,更是群团改革的方向。

应记者要求,也都村村民现场书写自己的名字

在省委党校教授、博士李晓兰眼中,青年脱贫攻坚夜校在脱贫攻坚战中扮演了战斗堡垒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四个字。

“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是其核心理念,它能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提高群众脱贫本领,打通了脱贫的‘最后一公里’,是我党办夜校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继承、发扬,真正体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方法,具有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镜头再次回到坝辉村。

王颖还在期待着。演出那天她提出让记者给她和几位演员拍照作留念,因为她不知道下次能够看到相声要等到什么时候。

眼下,已进入隆冬时节,脱贫攻坚夜校的课程还会继续。王颖或许已经感知到课程才开始,精彩在后头。

团省委在努力,志愿者在行动,王颖在等待。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