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新的利空因素、资金面总体尚可的情况下,债市的悲观情绪仍在蔓延。11月13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4%,刷新2014年以来新高,国债期货则再创新低。业内人士普遍提到,市场对潜在的紧货币和严监管的恐慌,是导致债市受冷遇的主要原因,在监管政策“靴子落地”之前,债市恐怕都难“放晴”。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刷新高
标签债市近一个多月连续的调整,已引得不少机构纷纷上调国债收益率顶部中枢,但实际的利率上涨似乎跑得还要更快一些。11月13日,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跌0.67%,5年期债主力收跌0.34%;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大幅上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170215收益率上行9.02bp报4.685%,10年期国债活跃券170018收益率上行7.9bp报3.98%。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逼近4%,刷新近三年新高。一个月前,它还曾停留在3.7%的线下。准确地说,是从国庆假期之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快速上行,10月16日突破3.7%的前期高点,10月26日盘中突破3.8%。
而在这段时期内,收益率上行的背景却是相对松弛的资金面。虽然10月受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业内对资金面一直持谨慎观望态度,但央行以加大资金投放力度、首次祭出63天期逆回购等操作不断驰援流动性,10月资金面实现了平稳过渡。
央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也都较为灵活。11月13日,央行开展总额为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由于当日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资金1500亿元,另外周日有665亿元MLF到期顺延到周一。虽然当天Shibor利率全线上涨,且11月11日-17日将有3400亿元逆回购到期,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由于11月非缴税大月,预计资金面也难现明显异动。
市场情绪过于脆弱
债券市场的这一表现,在业内人士看来已经偏离基本面和央行的定价逻辑。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分析称,目前经济基本面回落,11月13日央行发布的10月金融数据也显示,信贷“高烧”得到遏制,债市收益率相对货币市场利差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均支持债券收益率回落。“从央行态度看,提前开始2月逆回购、罕见辟谣同业负债占比调整、大量净投放等均表明央行维稳意图,但债市同样并不买账。”
标签其中提到的“辟谣同业负债占比调整”,是指10月下旬市场曾经出现的一则传言,称2018年1月开始,将商业银行的同业负债比例上限由现在的1/3降低为1/4。对此央行紧急予以了澄清。
但这则消息还是令债市颇为“受伤”,因为同业业务算得上债市资金的一个重要源泉。有业内人士指出,相比2016年之前,当下偏紧的货币政策现状使得现在的做债环境非常依赖负债端。但是除了大型银行以外,存款的大量流失导致目前的银行体系对于同业存款的依赖度大幅增加,同存利率居高不下使得银行面临较高的负债成本压力,已成为制约债券收益下行的重要因素。而同业业务占比较低,受去杠杆政策约束较小的国有大行,债券配置也被较为旺盛的融资需求“挤出”。
除了上述的利空冲击,一位券商分析师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宏观经济超预期和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因素,也是国债利率上升的原因,但并非主因,主因在于市场情绪过于脆弱。
债市下跌趋势难终结
进一步探究市场情绪脆弱的原因,监管因素不容忽视。上述分析师表示,十九大之前,市场认为今年金融监管不会再进一步收紧了,但是大会期间监管层又多次释放了加强监管的信号。例如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十九大金融系统代表团的讨论会上就明确,今后金融监管趋势会越来越严。
监管的这一态度也体现在资金面上。有业内人士表示,10月之前做多者盼望的和做空者忌惮的很大程度上都是降准。“十一”前,央行推出了降准政策,但是正式执行时间推迟到明年初,今年的市场结构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结果就是惟一的利好落地了,预期上难有别的利好,配合接连不断的利空冲击,结果七零八落。邓海清也认为,目前债市的核心矛盾在于,对潜在的紧货币和严监管的恐慌,导致债市对于现实的利好视而不见,这恰恰是当前债市最大的“灰犀牛”。
招商证券固收分析师徐寒飞表示,总体来看,在监管政策“靴子落地”之前,债市难有方向性上的突破;受到月初大跌的“伤害”,市场恢复信心需要反复“验证”。未来一段时间债市收益率很可能仍然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高位震荡之中。
北京商报记者 程维妙/文 白杨/制表
作者:程维妙
标签